实践经验帖 |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微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已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微课是将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形成精彩的教学片段,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并接受个性化辅导新型学习方式。
微课教学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微课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使用微课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
“微课”引领学生跨入新知大门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在时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微课”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新知识所需来设计制作好微课和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疑问,此时微课就担负起答疑解惑的任务。由于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因此如对新知识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
微课支持下的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完成新知识点的预习后,带着收获和问题到课堂上讨论交流;讨论结束之后,如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进行相应的提点和讲解;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升华提高,这样教学很有效。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中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课前预测学生可能会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要把除了9外的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呢?这样分有什么作用呢?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课前制作了一节形象生动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多种算法,将他们的疑虑消灭于萌芽状态。回到课堂上,再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探讨,并在班里交流自己的算理,最后共同总结。
2
“微课”开辟学生思维空间
微课不仅仅只是课前学生自学的载体,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微课展示,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中穿插的微课比课前自学的微课应更简短。教师可聚焦一个问题来动态展现其他教学手段较难体现的思路,并根据现场互动的需要随机播放、反复播放微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刺激,以利于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师如何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维度用好微课,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演示能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并印证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如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一课中有个环节是“用天平称出1克”,对于这个知识点教学,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是天平仪器太小,教师在讲台边演示很多学生根本无法看清;二是有些数学老师不擅长操作天平,只顾着演示,忘了解说,动作与语言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手忙脚乱……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这个环节插入了一个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是事先在实验室里“用天平称出1克”的过程,并配上了清晰而得当的旁白。在课堂上现场播放时,学生观看得非常投入,效果很好。
再如,笔者在执教“毫米的认识”时,对于“怎样用尺子测出5角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这个知识点,也运用了微课,既让学生确信“5角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又帮学生巩固了“用尺子测量”的操作要领。
可见,合理运用微课,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细节充分放大,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观察并领会规范的操作流程。
我们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化归思想。
首先,教师通过微视频(动画)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并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化难为易,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3个点生成2条线段,画4个点生成3条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教师用小路替换线段,用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让学生探究其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把教师从课堂讲解中完全“解脱”出来,让教师集中精力观察学生的反应。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场反应适时提问、点拨,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重难点问题,如此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鸡兔同笼”的教学只能通过文本呈现(如黑板、幻灯片、PPT投影等),导致学习活动很难延续,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课堂上教师无法保证人人有效参与,比如说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解题原理一般理解不了。
如果我们将一些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通过讲解、演示以及假设、列表等多种方式,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鸡兔同笼”的解决方法和解题原理。
再者,学生学习微课不受时间的限制,一遍看不懂可以看几遍,哪句话听不懂都可以暂停下来慢慢体会。优等生,能在一个问题情境中自主提问,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中等生,在自己掌握的方法基础上,有机会慢慢学习自己难以理解的方法,使能力得到提升;学困生可以通过多次学习视频内容,基本掌握其中的一种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微课”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的微课教学,既要强化学生对旧知的内化,使其知识能更加系统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又要延伸到与新知识相关的更深、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笔者在执教 “年、月、日”一课时,就制作了关于“年月日的来历”的微视频。这个视频直观形象地呈现了太阳、月亮、地球3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微课中教师亲切的解说、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都有助于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让他们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同时会使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疑问。教师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微课声情并茂及可重复播放等特点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把握好微课的应用时机,则不仅可以在学生学习新课前帮助其进行有效地前置学习;而且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微课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让他们课后继续学习,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总之,微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方便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伊敏系福建省宁化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张兰珠系福建省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1期
责任编辑:祝元志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黎加厚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孩子,未来你不仅要学会与人相处,还要学会与人工智能相处
百万级畅销书《拆掉思维的墙》作者古典:未来30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
欢迎来稿,欢迎留言,欢迎联系数老师哦
数老师微信:hua598679767(请注明姓名+学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教育部主管,人教社主办
国家级教育专业期刊
欢迎订阅 订阅有用▼
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政局
邮发代号:80-896
期刊定价:12 元
欢迎投稿 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zhuyz@pep.com.cn
fuhy@pep.com.cn
投稿联系:010-56086251
投稿QQ群:24698277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